今年因为疫情,很多新片的拍摄工作都暂停了,不过有的项目反倒在顺利进行。
比如来看看前段时间的一条资讯——
据称这将是第一次由人工智能演员担任长片主演。

咱先来看看这条新闻,这位参与电影拍摄的人工技能演员名叫“Erica”,由日本科学家制造,目前已经在日本拍摄完了一部分戏份,今年将在欧洲继续拍摄。

《b》的故事讲述一个科学家在危机到来时,设法让自己设计的人工智能女子逃跑的故事。
这虽然是一个科幻悬疑影片中的常见套路,影片投资7000万美元算不上什么大制作。但是我们真正关心的是,AI担任主角,真的可行吗?

这种类似本色出演的参演方式,其实算是巧妙地回避掉了AI机器人的“演技优劣”的问题,毕竟机器人演机器人,就无所谓“像不像”了。

比如控制移动的速度、对其他演员的表演做出反应,以及表达对应的情绪等等。

但是从长远来看,人工智能的继续发展,也许终有一天会制造出能够自主表演的机器人演员,如果真有这么一天,被机器人接管的电影表演,还会继续让我们感动和欢笑吗?

要回答这个问题,我们先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:所谓表演,究竟是什么?或者说,当我们观看银幕上的表演的时候,我们到底看的是什么?
首先,当然是最基础的代入感。演员这个职业,从事的是“假扮”别人的工作,那最基本的一点,就是要让观众相信你就是你所饰演的那个人。
一个优秀的演员得到的评价往往是“演谁像谁”,在他开始表演的时候,就能用自己的状态说服镜头和观众,从而为故事的展开做好准备。

正如我们现在回看20年前最先进的电脑特效,已经很难在今天排上号,那些粗糙的技术只不过经历了短短十几二十年的发展,就到了如今CG特效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程度。
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中细腻的造型和流畅的动作,在十几年前还是想都无法想的技术。

或许还是不行。
表演除了在表面上能够使观众形成代入感,更重要的是,表演是一个创作过程。
不仅仅是准确说出台词和按照剧本做好反应,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阅历,表达出对于人物和故事的理解。

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优秀实力派演员,无一不是依靠丰富的经验和对于情感细节的把握来成功演绎角色的。

当然,也许在将来也会出现能够自主学习和“独立生活”的更复杂的AI机器人。
但是“体验”这件事,依然是无法轻易跨越的障碍。

而一个具有极高智能的AI,即便它储存了大量关于失恋的数据和可供模拟的范本,但是它却无法“体验”这种感情本身。


哪怕是AI机器人真的登上了银幕,真正的演员们也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会被抢走饭碗,反而是那些只能靠着念数字和抠像特效的“演员”们,才会被比他们更敬业的机器人淘汰吧。
本文转载自五号站 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 protected] 联系站长删除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