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
阿穆的爸妈看上去超恩爱,正重温婚礼录像呢。

—你知道你爸当时在我耳边说什么吗?

—叫你好好照顾我?

—不是。他吩咐,如果我女儿做了什么不对的,请你一定要原谅她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
阿穆妈不易察觉地呆住了,阿穆爸温柔地继续说:

这么多年你没做过什么错事。

话锋一转开始逗趣:

唯一烦人的就是煮茶总是煮太久。

阿穆妈也笑了,娇羞地靠在他怀里。

看似温馨,却暗示着阿穆必将陷入痛苦的原因——

耳光

Slap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阿穆和前段时间热播的《三十而已》中的顾佳很像,总在贤惠地维持家庭完美运转。

天蒙蒙亮,她就起身按掉只响了一声的闹钟,收报纸、牛奶,做早餐,帮婆婆测血糖。

一轮下来差不多7点了,回卧室叫老公起床。

递上公文包、午餐、钱包、钥匙,见缝插针喂上一口热乎乎的煎饼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待老公上班的车远了,她才终于慢下节奏,去隔壁楼小姑子家,陪侄女一起开心跳舞。

晚上老公回家加班,她又立刻变身家庭秘书。

备打印机、拿文件、煮咖啡。

一个细节,老公的同事也熟门熟路地请阿穆帮忙要一杯咖啡。

显然,老公加班是常态,阿穆服务他和共同加班的同事也是常事。

好在,阿穆的贤惠有回报。

家庭生活很美满。

丈夫正在争取升职,一旦成功,他们会举家搬到纽约。

他会兴致勃勃地和阿穆描述:

如果搬到纽约,我们将拥有一个大房子。

房子会有一个你喜欢的蓝色大门。

没想到,他真的顺利升职了:

我以为他们非要选白人当领导,没想到我赢了!

一回家,他就把持不住喜悦和阿穆就床“鼓掌”庆祝。

还精心策划了一场宴会。

丈夫意气风发地迎接着众人庆祝,精心打扮的阿穆兴高采烈地拉着宾客跳舞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好日子来了?

——叮铃铃。

丈夫退出人群,接了个电话:

还没有人告诉你吗?

那个白人会和你一起去纽约。

虽然你的头衔不变,但他会成为你的领导……

是的,所谓的升职变成了一场头衔幌子。

让身后热闹的派对也变成一场讽刺游戏。

他冲向在场的公司高层,目露凶光:

你也知道对不对!你们骗我?!

阿穆赶紧跑过来拉住他,以免他再偏激。

混乱、吵闹中夹杂着密度极高的怒火。

丈夫还是不能自控地朝着上司的方向靠近,阿穆下意识扯住他——

啪!

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打在她脸上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周围突然惊呆了,只剩下一片死寂。

阿穆怯怯望向周遭,慢慢拖着身体离开。

穿过拥挤的人群,几乎是靠意志力拽着自己的身体——

逃。

第二天,凌晨的闹钟照样响起。

但这次,响了两下。

收报纸、牛奶……

做早餐,帮婆婆测血糖……

递上公文包……午餐……钱包……钥匙……

从麻溜的少妇一夜变成了疲惫的老人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头发被揉成一团耷拉着,黑眼圈裹着失魂落魄的眼神,每一个动作又慢又丧。

—我们今晚去外面吃饭吧。

阿穆没来得及反应,丈夫走了。

这个画面特别有寓意。

因为阿穆其实不会做饭,为了照顾丈夫,每天废老大劲学。

还记得那个她一口一口喂给丈夫的煎饼吗?

学做这个时,烫到手了。

—我想学开车。

丈夫严肃地说:你先把煎饼做得不烫到手再说吧。

一语道破阿穆在他心中的形象。

原来别人眼中的完美人妻,于他,只是一个连饼都煎不好还妄图学车的“无用女人”。

而回到此时此刻,镜头拉远。

丈夫开着车扬长而去。

同时,隔壁楼的小姑子也开着车离开。

只剩下她,穿着睡衣,神态沮丧地站在原地。

如果她能自己开车, 她是不是也能和小姑子一样,潇洒离开?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丈夫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和她继续聊公司,聊压力,聊他们憧憬的生活。

她却开始以一种肉眼可见的迅速枯槁,因为——

她在等一个道歉。

他却视而不见,自动翻页了。

忍无可忍,当丈夫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吃饭时,门一开——

迎接他的不是热腾腾的饭菜,而是阿穆的行李箱。

—别闹了好吗?你太夸张了。

阿穆走了,回爸妈家。

丈夫来找过她一次,依旧没有一句道歉。甚至没谈几句就暴躁:

你不回家, 我有多丢人吗?街坊邻里怎么看我?

我们家族怎么能容忍你离家出走呢?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甚至威胁:

你不回来?你等着!

果然,阿穆很快就收到法院传票:

命令你即刻回家!

委屈还没解决,还强迫加身了?

阿穆决定咨询全印度有名的女权律师。

让人失望的是,律师职业地询问:

你们什么矛盾?他出轨了?

还是你?仅仅因为一个耳光吗?

这根本就不仅仅是一个耳光的问题。

问题是所有人都想着应该让这事翻篇,所有人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。

可我本来就不应该被打不是吗?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女律师抬头,眼睛第一次正视阿穆:

你有三条路。

第一,回家。这是最简单也是我最建议你做的。

第二,法律程序分居。

第三,离婚。这样你就没有义务执行回家的义务了。

阿穆选择了——

离婚。

到家,阿穆妈情绪崩了:

我从没想过我的女儿会离婚。

女人不就该隐忍吗?是我们没把她教育好么?

阿穆丈夫更是怒了,小小的一个耳光,至于离婚吗?

男方律师开始怂恿:

她现在只是主张和平协议离婚,我们应该先发致人,买通当晚的目击者,说你没有打她……

得,非但没有感恩阿穆没有告他暴力行为,反而开始想着栽赃陷害。

一场围绕着“耳光”的撕扯箭在弦上。

到这,你可能会觉得这又是一部女性生存地位低下的印度社会,讨伐男性的常规电影。

对也不对。

它要讨伐的,可不只是男性,是一种更恶劣的……

集体忽视。

先说丈夫。

最直观的,是观察几次丈夫出场的眼睛。

恩爱时期,他嘴上不停使唤着阿穆,忙碌的眼睛不是在看电脑就是在看报纸。

冷战时期,他拒绝道歉,背对阿穆睡觉。甚至邀请她晚餐,也没留意她状态不佳,转身开车走了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他忽视阿穆操持家务,照顾父母的价值,盛怒之下,在上司和老婆之间,把耳光甩向后者。

婆婆。

婆婆和阿穆感情很好,但在事情发生后,只督促她和儿子沟通,在得知她要离婚时,劝她隐忍。但,在她回娘家失魂落魄后,便不再过问。

不仅对儿子教育缺失,还丧失了女性对女性应有的关怀。

妈妈。

如同篇头,看似很温馨的一幕。妈妈的爸爸交代女婿:如果我女儿犯错,请你一定原谅她。

可见潜意识里,父辈同样把阿穆妈先知式地归类为“无能”,才会这样叮嘱女婿。

所以,这种觉得女性弱,理所应当成为“承受者”,觉得美德就是隐忍,一旦离婚就很耻辱的思想,像遗传病病,一代一代延续下来。

压迫到阿穆身上,让她无意识地和阿穆妈一样为了照顾家庭,自动自觉地放弃了追寻跳舞梦想。思想根深蒂固到当别人问起时,自然地说:

没人逼我,是我自己选的。

即使我不是好的舞者,也是好的家庭主妇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真的没有么?当她成为一个娴熟的家庭主妇,她以为获得了幸福。

一个巴掌,把社会架在她身上的所谓“幸福”扯掉。

原来这一直不是她要的幸福。

大学时期的她,渴望的是尊重和幸福,现在的她既没有的得到尊重,更没能幸福。

甚至丈夫口中向往的纽约生活, 她亲自盖章喜欢的蓝色大门,也是潜意识里附和丈夫“喜欢”上的——

她根本就不喜欢蓝色!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还有同性同龄人。

比如号称第一女权律师,却无法感同身受阿穆由一个看上去不起眼的耳光,引起的人生震荡。

她一再强调阿穆固执选择离婚是冲动的,并不建议为了区区一个巴掌离婚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甚至阿穆自己,曾经也忽视女性。

家里有个保姆,因为不育,经常被丈夫扇耳光。

乐观又泼辣的保姆每次都把这当笑话一样讲给阿穆听:

他昨晚又打我。

阿穆继续做早餐,眼神都没离开,饶有趣味地问:

然后呢?

甚至在保姆绘声绘色地讲:我可聪明了,我就跑啊。把他反锁在里面,等邻居们回来,他要是打我,我就假装大声哭,邻居就会来救我……

—你真是个小精灵演员啊。

拍拍她的肩膀,走了。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故事。阿穆忽视了轻快描绘背后,是暴力残酷的本质。因为她潜意识里觉得,这事与我无关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所以无论是丈夫、婆婆、妈妈、还是律师,甚至阿穆自己,每个人的每一个反应,同样诠释着“忽视”。

这种弥漫在社会每个缝隙,对女性生存困境的忽视。

全片唯一珍视女人的,竟然只剩下阿穆小姑子的亡夫。

讽刺吧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这不就是在暗示社会中,懂得尊重女性的,已经寥寥无几。

而更多的,是周遭陷入“盲”态。

好在,片中情况在一点点扭转。

换位。

丈夫发现每天早起煮一杯茶都可能让一个人崩溃、歇斯底里;管理妈妈的血糖也是个生死攸关的技术活——

他终于懂得,原来,家庭主妇也并不简单。

女律师在赢下一场全城瞩目的官司后,丈夫笑笑求奖赏:

你要是不靠我和我律师爸爸的关系,怎么有机会赢下这场官司?

开始把她按到墙上。

—我今晚很累了。

—你只要放松身体,我自己会拿走我的奖励的。

她终于懂得,原来,那不仅仅是一个耳光,那是阿穆想拿回属于自己身体的掌控权。她离婚了,开始正儿八经为女性权利而战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而长期和丈夫分居的婆婆被阿穆问道:

你幸福吗?

开始反思,最后给阿穆一个不再只以“婆媳关系”为基准的拥抱,宽容又祝福地真心期待她能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妈妈在回想自己为了家庭放弃跳舞理想,如今女儿阿穆不也在重蹈覆辙吗?

看看阿穆跳舞的时候多神采飞扬,现在怎么这么惆怅?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这仅仅只是一个耳光吗?

肉叔不由得想起前几天看到的几则消息。

有的,忽视女性家庭属性的价值,又进一步忽视她的个人社会价值。

前阵子,郑恺在台上cue赵丽颖:

你觉得当妈妈辛苦还是当演员辛苦?

赵丽颖尴尬一笑。

郑恺:

你肯定觉得当妈妈更辛苦,不然你怎么出来拍戏,留冯绍峰一个人在家里看孩子呢?建议全场给在家带孩子的冯绍峰最热烈的掌声。

赵丽颖脸色变了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有的,忽视女性被暴力对待的严重性。

七夕将至,德云社章绍伟发微博发:

今天杀了女朋友的话,七夕正好是头七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前阵子“杀妻案”带来的恐慌还没消散;

类似的新暴力事件时不时被报道出来。

章绍伟这条对女性满满恶意的微博立刻引起网友群嘲。

“杀妻案”带来的恐慌还没消散,这就开始调侃了?

有人看完这部电影后,和片中丈夫一样发出了“矫情”的评价:

可肉叔倒是觉得这样说的,没看懂片子。

比起具体地围绕一个耳光探讨女性权利,片中还有个意象:

橘子冰棍。

阿穆妈在吃,女律师在吃,就连坐在单车后座上的保姆也拿着一根。

又酸又甜。

像不像这一个个不同年龄,不同阶层的女性串起来的女性生存共同点。

乍一咬,是甜蜜的妻子、妈妈等社会角色。

仔细品,才是褪掉这些身份后酸楚的味道。

是社会集体忽视的,每个女性原本的样子。

不总是夏日里为了别人解渴,化身转瞬即化的冰棍,不总是自我牺牲。

她们原本的样子,不该是一颗果肉饱满、充满生气的鲜橘么?

最后一个镜头,签离婚协议后,曾被丈夫嘲笑学不会开车的阿穆开车走了,和丈夫分头驶向不同远方。

嗯,那才是女性——

自己决定自己能做什么。

自己决定自己的方向。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 

《耳光》影评:这一耳光,洗不白了

本文转载自肉叔电影 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请发送邮件至 [email protected] 联系站长删除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