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飞再一次证明:有钱真好。
只要请来的明星足够多,任何 CP 都能凑出来。
「小李子」莱昂纳多和「大魔王」凯特 · 布兰切特偷情;
「甜茶」和「大表姐」詹妮弗 · 劳伦斯天台缠绵。
以上桥段出自同一部电影。
网飞今年的压轴王炸,来了——
《不要抬头》
Don't Look Up
这部电影最大的噱头,当然是人均「奥斯卡小金人」的主演阵容——
「影帝」莱昂纳多 · 迪卡普里奥;
三位「影后」,詹妮弗 · 劳伦斯、梅丽尔 · 斯特里普、凯特 · 布兰切特。
莱昂纳多 · 迪卡普里奥 & 詹妮弗 · 劳伦斯
配角有「甜茶」蒂莫西 · 柴勒梅德,「美国队长」克里斯 · 埃文斯,「A 妹」爱莉安娜 · 格兰德,「奥斯卡最佳男配」马克 · 里朗斯…
爱莉安娜 · 格兰德
蒂莫西 · 柴勒梅德
如此豪华的阵容,口碑如何?
很有意思。
无论是美国媒体还是豆瓣短评,都是两极分化。
有人盛赞这是 2021 年最好笑的喜剧电影;
也有人吐槽电影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傲慢。
结论就是:优缺点同样明显。
鱼叔用一句话概括:
这部电影恶搞过头了,以至于成了一场失控的闹剧。
一位天文学教授 ( 莱昂纳多 · 迪卡普里奥 饰 ) 和他的研究生 ( 詹妮弗 · 劳伦斯 饰),观测到了天文奇观——
有颗彗星将于 6 个月后撞击地球。
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,地球就完蛋了。
这是一个略显俗套的开场。
通常剧情的发展是如何化解危机,或是如何逃离地球。
但《不要抬头》却是反套路的。
彗星只是幌子,剧情很快转向政治喜剧——
一则「世界末日」的消息,会如何改变所有人的生活。
影射了疫情爆发之初至今,美国社会的一系列闹剧。
包括特朗普政府防疫的无能、总统大选、国会大乱,以及疫情下加剧的贫富差距。
随后发生的事情,可以简单概括为:
第一步,压热搜。
事态重大,教授和研究生紧急赶往华盛顿,向美国总统 ( 梅丽尔 · 斯特里普 饰 ) 当面汇报。
然而总统考虑到距离中期选举还剩三周。
如果此消息流出,人心惶惶,势必会失去国会的支持。
所以总统做出的决定是:静观其变。
事实上,总统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
因为她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关于「世界末日」的言论:
干旱,饥荒,瘟疫,核泄漏,经济崩溃,臭氧层空洞…
她早已见怪不怪。
第二步,娱乐至死。
在被总统无视后,教授和研究生决定上电视节目曝光。
这是一档名为《天天揭秘》的电视节目。
但它不是严肃的科普节目,而是主打八卦的娱乐节目。
在节目中,无论他们把「彗星撞地球」描述得多么可怕,两位主持人始终一副轻松的表情。
科学的严谨被消解得荡然无存,甚至被当成了段子。
研究生在节目现场发飙,愤然离席。
节目播出后,无人在意他们所说的「彗星撞地球」。
舆论的焦点都在研究生破口大骂的那个时刻。
因为当时她的表情夸张,所以被做成了表情包,广泛流传。
NASA 局长也在此时浇上一盆冷水,她认为此事听起来过于疯狂。
其实她明知真相,但作为总统的支持者,为了中期选举,不惜践踏科学尊严。
第三步,挡枪。
眼看「彗星撞地球」这件事的热度,已经被彻底压下去了。
可突然爆出一件总统的惊天丑闻。
使得总统的民调支持率下跌了好几个百分点。
因为这件丑闻,总统临时改变主意。
他决定听取教授的意见,立刻采取措施来避免彗星撞击,拯救全人类。
她这么做的目的,当然不是良心发现。
只是为了拉彗星出来替自己「挡枪」。
转移舆论的焦点,不要继续对准她的丑闻。
总统特地选在半夜发布声明,使其看上去更像一次突发事件。
她宣布会利用航天飞机装载核弹,把彗星炸离原来的轨道。
为了进一步彰显美国政府心系全人类的决心,总统还指定了一位老兵来当替死鬼。
并且让先前「辟谣」的 NASA 局长引咎辞职。
教授也被总统收归旗下。
他频繁地在各大节目中抛头露面,去渲染这件事的积极意义。
果然,做戏就要做全套的。
就这样,在舆论和政府的双重干预下,总统顺利扭转形势。
她在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。
同时也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动荡,导致股市多次熔断。
第四步,利益相关,撤热搜。
眼看到了万众瞩目的「发射日」。
就算事关全人类的命运,仍有人对此不屑一顾。
还在网上发起了「发射挑战」的话题,不少人被炸伤住院。
好在发射过程很顺利,教授评估任务成功的概率高达 81%。
然而,就在所有人都感到兴奋的时刻,意外发生了。
所有发射出去的航天飞机和卫星,竟然全都在空中掉头返回了。
这也行!?
原来,某科技公司的 CEO ( 马克 · 里朗斯 饰 ) 发现了这颗彗星的商业价值——
上面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,至少上万亿美元。
于是他向总统提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:
他将会研发专门的发射器,吸附于彗星之上,把它炸碎。
让碎块精准地降落到海域,再派船打捞。
这位 CEO 是总统竞选背后的超级金主。
总统不想得罪他,听从了他的建议。
发射终止后,美国国内再次引发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暴乱。
结果,CEO 的稀土回收计划失败了。
但人类没有为自己准备 Plan B。
最终的结局是喜闻乐见的:
地球完了,所有人都死了。
因为这个结局,《不要抬头》被称作真正的「合家欢电影」。
有不少人将彗星解读为新冠病毒。
美国政府的无能,导致它在全球范围的扩散。
恰似片尾地球沦为一片废墟的镜头。
事实上,诸如此类的隐喻,电影中比比皆是。
因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是,亚当 · 麦凯。
他可能是当今最热衷拍政治讽刺喜剧的导演。
之前的几部作品,都是这种类型。
他曾是《周六夜现场》的首席编剧;
《大空头》反思美国金融体系的溃败;
《副总统》展示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危机。
《大空头》剧照
《不要抬头》做得更加极端。
拍出了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对信息的异化,政府权贵对舆论的操控。
以及在这二者作用下,民众被激起的极端情绪。
原本,亚当 · 麦凯只想拍一部反思全球气候变化的电影。
片中的彗星,最初指代的也是「气候危机」。
可是在开拍一个月后,疫情爆发了。
现实中发生的很多事,给了亚当 · 麦凯新的冲击。
他在采访时谈到一个「比剧本还离奇」的时刻是:
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说,喝漂白剂可以杀死新冠病毒。
这件事让亚当 · 麦凯彻底下定决心修改剧本。
他给制片人发了短信说:
「现实已经这么疯狂了,好吧,那我们要让电影更加疯狂一点。」
于是,我们可以在《不要抬头》中看到,电影对现实中发生的许多事,进行了高度戏剧化的讽刺。
电影借《天天揭秘》这档节目,批评了全美三大有线新闻媒体:FOX,CNN 和 MSNBC。
它们在很多时候沦为政党的喉舌,没有很好地承担新闻媒体的职责。
而梅姨饰演的美国总统,基本集合了几任美国总统的缺点——
里根的表里不一,小布什的德不配位,奥巴马的世故圆滑,特朗普的傲慢自负。
而通过金钱左右美国政府的 CEO,则是埃隆 · 马斯克和杰夫 · 贝索斯和结合体。
两人分别有 SpaceX 和蓝色起源这两大太空公司。
就连那颗飞向地球的彗星,也对应现实中的「4660 Nereus」小行星。
1982 年以来,世界各国科学家在跟踪这颗小行星。
它大约每十年进入地球轨道一次,属于「近地天体」。
而观测目的,正是因为它包含价值约 47.1 亿美元的稀有金属。
当然。
比起以上这些,《不要抬头》最大的一个讽刺,还是总统大选前后美国国内前所未有的分裂状况。
随着彗星撞击地球日期的临近,彗星离地球越来越近。
近到只要抬头,就可以在天空看见。
就算是主张阴谋论的人,也不得不重新思考。
但。
哪怕真相只需抬头就能看见。
仍然有部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,选择视而不见。
他们可能是参与竞选的政客。
可能是觊觎稀有金属的富人。
可能是看中彗星可能会带来工作岗位的穷人。
也可能只是单纯想特立独行的激进分子。
因为一颗彗星,整个美国被撕裂成了两个阵营。
非黑即白,势不两立。
愿意相信这件事的人,他们的口号是「抬头看」 ( Just Look Up ) 。
与之相对的另一部分人,他们的口号是「不要抬头」 ( Don't Look Up ) 。
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冲突。
《不要抬头》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状态,拍出了美国两党对立的局面。
也就此强调了二极管思维的可怕之处。
它可以轻易就成为政治工具,致使无人在意真相。
而这样的状态,不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。
在疫情之下,它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写照。
当电影中所隐喻的真实事件被一一解读出来以后。
也就不难发现这部电影的缺陷。
它最大的缺陷就是:需要解读。
如果说,在电影中指涉政治是「夹带私货」的话。
那么《不要抬头》这部电影就是在私货中插播电影。
换句话说。
亚当 · 麦凯想要用电影去讽刺现实的意图过于明显,以至于让电影被现实牵着鼻子走。
他把过去两年间美国发生的大小新闻用电影重新包装了一遍。
如果剥离掉现实的话,这部电影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这种投机取巧且孤注一掷的方法,难免惹人反感——
既然如此,那为什么还需要电影呢?
直接看新闻报导不就好了?
但。
肯定也有一部分人,对于电影所提及的政治事件是感兴趣的。
并且会为这些隐喻而感到兴奋,仿佛与导演产生了某种心灵感应。
此外,这部电影的另一大问题在于:
通篇的讽刺与揶揄,归根结底是一种自嗨。
地球毁灭的结局,看似在警惕世人。
其实是一种「众人皆醉我独醒」的傲慢。
导演传递出的是一种「鸵鸟思想」——
人类是愚蠢的,是不值得被拯救的,通通毁灭吧。
然而,无论是气候危机还是全球抗疫。
事实上确实有一部分人在作出自己的努力。
电影的结尾等于无视和抹杀了这部分人的奉献。
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:懒。
电影的前半部分,玩笑开大了。
讽刺的喜剧效果是达到了。
但结尾已经圆不回来了。
毕竟,提问远比回答要来得简单。
在黑色幽默和末日叙事之间,电影没有找到平衡。
导演亚当 · 麦凯这样形容《不要抬头》的观感:
「我的目标是带观众穿过整座游乐园,最后抵达垃圾场。」
他对这部电影有着清醒的认知:
《不要抬头》这部电影好与坏,已经不重要了。
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必须引发争议。
这么拍电影的目的,不正和电影中所讽刺的现象相吻合吗?
所以。
《不要抬头》在电影中所讽刺的现象有多荒唐。
这部电影就有多荒唐。
全文完。
本文转载自独立鱼电影 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请发送邮件至 poluoyingping@163.com 联系站长删除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