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
暑期档刚过,国庆档已经排上日程。

今年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,当属陈凯歌导演的献礼战争大片《志愿军》。

不久前,片方陆续发布了59位演员的杀青照。

没想到,其中一个角色李晓的造型,却引起巨大争议。

电影官博迅速做出回应,并更换海报。

解释称这个造型代表着李晓屈辱的幼年时代,也是战争年代下孤儿的缩影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右为更换后海报

然而,网友对这个解释并不买账。

不少人认为,这样的造型就是「心怀叵测」,是「辱军」。

甚至有人上升到对电影本身的抵制和谩骂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当然,仅通过一张宣传照就全面否定整部电影,为时尚早。

如此一幕,让鱼叔不禁想起一部1984年的国产战争片。

这部电影的许多片段单拎出来,恐怕也会被人说「抹黑」「辱军」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但,看完全片,几乎所有人都会打出高分。

至今,豆瓣评分仍保持9.5的高分。

在很多人看来,它就是「中国最好的战争片」——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放在今天看,这部电影的阵容堪称炸裂。

老戏骨吕晓禾,搭配小鲜肉唐国强。

甚至,还能看到当时还是「靓仔」的倪大红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更具明星光环的,还属导演,谢晋。

此时的谢导,刚拍出《天云山传奇》《牧马人》等一批爆款神作。

尤其是两年前上映的《牧马人》,观影人次就超过了一亿,可谓万人空巷。

因此,这部新片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当然,影片备受关注还有一个原因。

即李存葆创作的同名原作小说。

这部小说一经发表,就引起轰动。

近百家报刊全文转载,50余家剧团改编成剧目上演,各种媒体的评论文章近300万字。

即便放到今天,小说的内容都非常大胆。

当剧本通过后,谢晋都感觉到一丝不可思议。

这要放在过去,那不成了给部队抹黑?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这么尖锐地写了死、血、穷、苦、债、悲伤,甚至还写牢骚、写官僚主义、不正之风,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。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使我们大家都成熟起来了。

顾志坤,《谢晋》

最终,《高山上的花环》再创佳绩,观影人次达到1.7亿之多。

如此票房神话,恐怕今天也没人能企及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电影的开篇就相当「震撼」。

几个大特写,拍出了战士们一同洗澡的场景。

真正的男色大赏,比《封神》男团领先四十年。

难以想象当初会引起怎样的讨论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原来,这一天是休息日,战士们做卫生。

近处洗澡,远处打闹,营地里充满着轻松的气息。

乍一看,根本没有战争将至的味道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梁三喜(吕晓禾饰)是九连连长。

他是来自沂蒙山区的老兵,亲和友善,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喜爱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虽然他眼前看着轻松,但心里却绕着不少事。

一边是他的休假得到了批准。

三年没回家,这次终于可以回家看望老娘和媳妇,以及即将出世的孩子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另一边,他又在等一个人。

他想等这个人来了,自己再动身离开。

此人,就是新任指导员赵蒙生(唐国强饰)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但是,赵蒙生的到来却打乱了三喜的计划。

他从头到脚都和这里的士兵们格格不入。

皮肤白嫩,一看就是个没干过重活累活的公子哥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洗脸用的肥皂,是别人买不起的款式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擦脸有专门的雪花膏,整天溜光水滑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抽烟带着中华,根本看不上普通香烟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随身带着粉色保温杯。

跟大家的水壶有着明显区别。

他吃不惯食堂里的饭菜,只吃家里寄来的饼干零食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他的本职工作也不太行。

作为军人,却没有军人的体魄。

别人拉练都开始下山,他还在半山腰累的气喘吁吁,行李还给了年纪比他小很多的警卫员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连长让他跟大家说两句。

结果。

他真的只是,说两句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这一切,连长全都看在眼里,却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
赵蒙生出身高干家庭,细皮嫩肉,不能吃苦。

他来这里也并非本意,而是母亲动用人脉,特意安排,俗称「走后门」。

母亲想用下连队的方式来「曲线救国」,换一个调任的机会。

因此,打从一开始,蒙生就没想过要在这里久留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久而久之,看不惯蒙生的人越来越多,矛盾也日渐增多。

压力来到了连长身上。

一边要照顾好兄弟的情绪,另一边又要引导蒙生融入部队。

就这样,三喜回家的日程只能一拖再拖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可就在这时,最意外的情况发生了。

部队要连夜奔赴前线,参加战斗。

巧的是,蒙生的调令也在同一天到来。

蒙生原本是想离开的,但在连长一阵劝说下,还是极其不情愿地上了战场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也正是从这一刻起,一切都开始发生变化。

三喜先前的谆谆教诲,已经让蒙生心里有了些愧疚和懊悔。

因为连长提醒了他,军人身份的意义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之后,母亲居然将电话打到前线让照顾儿子,更是成了「最后一把火」。

气恼了的军长,当着所有战士的面,痛骂了蒙生。

虽没点名点姓,但大家都知道说得是他。

听得台下的蒙生满头大汗,瞳孔地震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蒙生没怎么吃过苦,却也是要脸的人。

面对大家与日俱增的鄙夷,他在一番挣扎后,在众人面前立下誓言:

「是英雄是狗熊,咱们战场上见。」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等到了战场之上,诸多始料未及的变故一次次重挫蒙生的精神。

眼看着战友接连牺牲,自己和众人一起攻坚克难。

亲历过战火的洗礼,他才终于褪去了之前的纨绔气息,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军人,一名真正的战斗英雄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不过,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并不是一部只讲述赵蒙生蜕变的故事。

直到战争结束,电影也只过去了三分之二的篇幅。

战争之后的剧情安排,更是神来之笔。

其中涵盖的不止是对战争的思考,还有烈士善后、社会矛盾等诸多现实话题的探讨。

这不是某一个人专属的电影,而是扎根于那个时代下的宝贵遗产。

正是这样的格局和深度,让《高山下的花环》成为其他国产战争片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峰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作为一部战争片,电影中的战争场面还是花了不少心思。

因为有部队的支持,所有出镜的都是「真家伙」。

坦克、大炮、装甲车、直升机。

这样的架势,放在今天都算是真正的大场面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小视角下的战斗,也不缺。

尤其是对战争残酷一面的刻画,相当直白。

比如年轻的警卫员被炸。

直接给了一个满是鲜血的腿部特写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又比如九连缺水缺粮。

所有人都是脸色苍白,嘴唇全都干裂起皮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,这样的战争场面或许不算新鲜。

甚至可以认为,这些就该是一部战争电影里的必备元素。

场面越大,战斗越残酷,越能体现战争的残忍。

可依我看,这样的定义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战争片。

就像这部电影,其实战争情节只占全片十几分钟的片长。

真正加深残酷印象的,反而是那些非战争的部分。

战争只是大背景,那些鲜活的人带来的情感冲击要远比战场强烈得多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毫不夸张地说,这部电影中有着堪称所有战争片中最丰富的情感表达。

首先是战友情。

对于九连,蒙生起初是外来者。

而友善的连长三喜,始终在帮助蒙生融入连队。

他看破蒙生公子哥的身份,却不说破。

他顶住战友的压力,在生活、训练等方方面面都给予照顾。

在奔赴前线前夕,用一番话点醒蒙生。

最终换来的,是蒙生这个外来者逐渐成为自家兄弟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战场上,他不再娇气。

一瓶砸了洋酒,痛快喝下之前看不上的白酒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为了给大家找吃的,他主动提出要冒着违纪的风险下山砍甘蔗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看到战友先后死去,他也被彻底激怒。

之前,军长那番「让他冲在最前面」的话吓得他直冒冷汗。

现在,却是他自己不顾一切地抱着手榴弹冲向敌人的暗堡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其次,是爱情。

不同于很多战争片都是主角边打仗边谈恋爱,本片的爱情戏码非常细腻。

前半段,三喜日思夜想的妻子一直在回忆中出现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而这份平凡的爱情,到后来逐渐散发着伟大的光辉。

因为军人身份,三喜和妻子聚少离多。

这个家,都是妻子一人操劳。

妻子,是家中付出最多的人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两人没有说过情话,但相见时的温柔却足以说明一切。

没有轰轰烈烈,只有默默的付出和漫漫的等待。

可惜,却只等来丈夫的牺牲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更让人触动的,是亲情。

片中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两个家庭。

一个是蒙生家。

母亲其实也是老革命。

此时却依靠自己的关系,和对儿子的偏爱,想尽办法让蒙生远离战场。

最后看到儿子负伤,还带着一些自责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而雷军长家,就完全不同。

他的儿子学识渊博,心怀理想。

于是隐瞒自己军长儿子的身份,主动请缨去往前线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雷军长也有担心,但还是支持儿子的选择。

后来,儿子不幸战死。

雷军长没有对人说起自己的身份,只说自己也是「烈士家属」。

还要求书记员不要提自己的名字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雷军长的做法,让一旁看在眼里的蒙生母亲感到深深的内疚。

如果只从亲情的角度看,两位长辈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一样的。

他们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。

只不过,做法完全不同。

一个是留着保护,一个送走锻炼。

虽然在大局观上有着明显的对错之分,但不可否认其中都有着浓烈的亲情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特殊的时代背景下,所有情感全部让位于保家卫国这个宏大目标。

观众能深切体会到每个人的复杂和不易。

既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每个人的牺牲,也看到了不少普遍暴露的社会问题。

而这,也恰恰是本片最具匠心的地方。

它在歌颂的同时,也在进行批判。

比如三喜成了烈士,记一等功。

但在他的遗物中却找到一张欠账单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里面记的是给父亲治病的各种欠款。

他生前嘱托妻子,可以用他的抚恤金来还钱。

实际上,这类欠款现象在当时的部队中非常普遍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再比如蒙生母亲和雷军长两人对孩子的不同态度。

一个想带离前线,一个想送上前线。

歌颂军人牺牲意志的同时,也在批判走后门的不良风气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还比如战场上的两发哑弹。

正是因为两发哑弹,导致战争损失惨重。

镜头给予的时间特写,更是直指5年前的特殊年代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战争不是重点,那些人和事才是精华。

从微观的军营、情感,到宏观的社会时局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真正想反映的,是当时的社会面貌。

它不只是想反思战争,更是在探讨人性,反思那个时代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曾有人大胆猜测,要是放今天上映,必能创造新的票房纪录。

对比同类题材,《高山下的花环》犹如一个六边形战士。

故事剧情、角色塑造、情感冲击、内核挖掘等方面,都堪称完美。

电影的成功,源自多方面的功劳。

其一,是原作。

小说获得的成功,离不开李存葆的亲身经历。

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,他去往云南前线呆了7个月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起初,他详细记录了战斗方案、英雄人物等内容。

后来,反倒是那些「情感碎片」更让他记忆深刻。

比如小姑娘买鸡蛋送伤员、留遗书留下一件军大衣、欠账单等内容,都是他亲眼所见。

这些生活细节全都被他放进小说中,这才为故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。

正如他在创作访谈中说的那样:

「生动的细节只能来自于生活,靠编造是编不出来的。」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其二,是谢晋。

小说的轰动,引起了电影界的关注。

谢晋看到后直接联系上李存葆,表示想要拍成电影。

当时已有不少话剧和电视剧播出,谢晋拍电影的计划也受到不少质疑。

后来谢晋则立下军令状: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搞不出名堂,我谢晋一辈子就不拍电影了!

为了保证电影质量,谢晋下足了功夫。

剧本创作以李存葆为主,还拉来著名作家李准(即李準)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20世纪80年代,李存葆与谢晋(中)、冯牧(右)在一起

为了保证真实,谢晋得到了军区的支持。

电影中的许多士兵群演,是真实的将士。

配备的武器,也是真实的装备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最宏大的千弹齐发的镜头,也是谢晋在军事演习时录下的真实场景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表演方面,谢晋也追求真实自然。

作为一部战争片,他不追求表演的戏剧化,而是要求做到「离生活越近越好,越真实越好」。

「达到看不出导演、摄影、化妆、录音、表演等方面的痕迹。」

值得一提的是,本片也是唐国强的转型之作。

在谢晋的指点下,他也彻底摆脱了先前「奶油小生」的负面评价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拍摄期间,谢晋还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艺术目标。

不仅要让《高山下的花环》受到中国观众喜好,更要走出国门,赢得世界的认可。

要在严肃严峻的历史背景下,表现一个崇高、悲壮的诗性颂歌,展开一个崇高、悲壮的诗性画卷,不但要使中国人民喜欢,也要得到国外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承认和喜爱,要争取把《花环》打到世界影坛上去,占领一席中国人该有的地位。

顾志坤,《谢晋》

为此,谢晋还极其超前地提出了一个新概念——

研究观众。

彼时,别说电影,各行各业都还未形成市场概念。

谢晋却早早地要剧组研究观众,研究市场,可谓真正地将电影艺术与社会大众紧紧结合了起来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电影上映后,带来的影响也是空前。

不仅观影人次创下纪录,各大奖项也拿到手软。

为了答谢上影厂领导和剧组成员,李存葆还把写剧本的20000多元稿酬全拿出来搞了一次聚餐。

电影之外,引起的社会影响更有意义。

后来,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抚恤金都渐渐提高了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李存葆(右)与王玉梅(梁三喜母亲的扮演者)合影

40年来,国产战争片越拍越多。

《集结号》《南京!南京!》《芳华》《八佰》《长津湖》……

从投资力度,到拍摄技术,都有了十足的进步。

但是在不少人心中,这些变化都难以撼动《高山下的花环》中国战争电影天花板的地位。

因为它够真挚,够动人,也够深刻,够大胆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电影里那些极具冲击力的情感,都是当下绝大多数战争片难以复刻的。

而它的经典地位,也无时无刻不再提醒我们,一部好的战争电影该是什么样。

《高山下的花环》观后感:9.5 分国产神作,今天依然是内娱天花板
 

全文完。

本文转载自独立鱼电影 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请发送邮件至 poluoyingping@163.com 联系站长删除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