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
《奥本海默》,大概是诺兰所有作品中,最容易看懂的一部了吧。

这一次,他抛弃掉以前的时间把戏,环环相扣的烧脑环节,以及商业娱乐性,只用了一段故事,以及绝佳的视听体验,安安静静拍了一部人物传记片。

奥本海默。

当年,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的两枚原子弹的总设计师,前前后后,他用了八年时间,召集四千多名科学家,耗资 24 亿美金。

三个小时的影片,在电影院看全程紧张刺激,荡气回肠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但当你想起一个历史事实,你就笑不出来了——

二战之后,紧接着就是残酷而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,仗着自己有原子弹的美国,肆无忌惮的威胁恐吓当时手无寸铁的中国。

是的。

他打完日本,就要来打咱们了!

落后就要挨打,弱小就要受欺负,多少年来深谙这个道理的中国,决定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原子弹武器。

1999 年,就有这么一部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《奥本海默》——

《横空出世》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主旋律电影,近几年来已经严重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和不适。

但你先别杠。

观众反观的其实并不是主旋律,而是烂片。

故事千篇一律没有创新,人物脸谱化缺乏个性,制作不用心极其敷衍,全程只有喊口号的假大空情怀。

毫无电影的艺术性,还想疯狂圈钱。

虽然话不中听,但这就是如今电影市场的真实情况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将电影艺术倒退二十年,今天这部《横空出世》,简直吊打市面上所有的主旋律电影。

豆瓣9.4分。

还获得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故事片,最佳导演,最佳女配角,最佳摄影,最佳美术,最佳录音等多个奖项。

有人说,这片儿就应该在国庆档重映。

当你看完这部电影,即使诺兰,也得给我退下神坛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《横空出世》,讲述的正是我国第一个原子弹诞生的背后故事。

50 年代初期,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内忧外患,危机四伏,又经历了十分惨烈的抗美援朝战争。

国力十分虚弱。

但为了不被美国威胁,为了强大自身力量,为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,还是决定研制自己的原子弹。

接到这个任务的,是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冯石将军(李雪健饰)。

这个角色的原型,就是当时的张蕴钰上将,1958 年,他被任命为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,对于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项目经理有了,还得召集技术人员。

于是,中央找到了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核物理学家陆光达(李幼斌饰),他二话不说,匆匆与妻子(陈瑾饰)告别。

当上级问他,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?

他郑重地点点头。

也许有人不解,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不是邓稼先吗?

其实,陆光达的原型就是邓稼先,不过电影出于一定的保密以及艺术加工的原因,把好几位科学家的事迹集合在了陆光达这一个形象上,而没使用真实历史人物的姓名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我相信,如果使用真实名字,一定会更加震撼。

即使不把这片儿当成主旋律来看,片中所有角色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用大家全部的力量,只为办成同一件事。

这样的精神,就足以打动观众。

制造原子弹,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。

美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,最尖端的人才,最充裕的资金,而我们当时有什么呢?

几乎什么都没有。

没有足够的卡车和飞机。

冯石将军就这么带着一个志愿军团,背着各种实验器材,一步步走到大西北的罗布泊。

在漫天黄沙里,寻找水源,打夯地基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没有制造原子弹的图纸。

当时的苏联本来是派了专家过来的,但因为理念不合,中苏关系急剧恶化,苏联在撤走专家之前,还把图纸都给烧了。

是我们的科学家,从垃圾桶里捡来碎纸片拼凑成的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没有计算机。

所有的科学家就用算盘手打,一遍又一遍的推算,草稿纸加起来都可以铺满整个罗布泊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没有淡水。

在核试验工程建造的时候,罗布泊所有的战士们喝得都是盐碱水,他们还需要从几百公里以外去拉淡水来做工程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甚至,没有食物。

有一段时间,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粮食紧缺不说,洪水还把河西走廊的铁路给冲断了,导致运粮车过不来。

眼看着罗布泊的士兵们和科学家,一开始的榆叶稀粥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到后来的榆叶水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后山上的榆树,都被他们给薅秃了,士兵们愣是断了好几天的粮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再加上,罗布泊的环境十分恶劣,狂风暴雨天气是常有的事。

每当这时候,他们必须拼尽全力保护设备和资料,透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种艰苦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但,没有一个人有怨言。

片中出现的每一个角色,朴实的穿着,勤劳的面孔,操着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方言。

河南,山西,四川……

有十七八岁的小孩;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也有到了抱孙子年龄的老人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他们身上那种牺牲个人的享乐,全心全意为这片土地奉献青春和热血的精神,那种属于中国人的不屈不挠,至死不渝的意志。

真令人敬佩。

所以,抛开主旋律不谈。

这部电影,也称得上是一部伟大的电影,因为它塑造了一群最朴素最真挚的中国人,塑造了一段段令人落泪的中国情。

厂长观影时,一次次的感动。

感动于冯石将军心中,无限宽广的格局,不得不说,李雪健老师的在本片里的演技堪称封神;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感动于冯石和陆光达之间惺惺相惜的友谊。

当他得知因为一些原因,上级禁止陆光达再参加原子弹项目的时候,他亲自飞往北京,用自己的脑袋来为他担保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感动于陆光达和妻子王茹慧之间的感情。

那个年代的演员,真的会演,虽然没有一句台词,但两个人的眼神之间,总是透着无限的绵绵情意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感动于原子弹试验成功时,无数人的欢呼和落泪。

这一段的特写,最为动人。

那一张张并不符合现代审美的脸庞,却因为喜极而泣显得格外有感染力,那是努力做好一件事成功后的激动,那是中国不再受制于人的光荣。

那是伟大的中国人的脸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在这里,厂长还发现一点细节。

当时《奥本海默》上映之后,评分虽然很高,但评论里不少有关于诺兰直男癌的言论。

因为在电影中,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沦为背景板,要么是家庭主妇,要么是后勤人员。

真实历史上,参与过曼哈顿计划的女科学家吴健雄女士,更是只字不提。

因此被称为诺兰版《消失的她》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但在《横空出世》里,你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——

穿着格子裙,梳着麻花辫的女科学家,算盘打得满头大汗;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戴着眼镜的女科学家,和所有知识分子同坐一起;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陈瑾饰演的物理学家王茹慧,被中央邀请当物理老师,无论多高的头衔,都要尊称她一句老师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刘琳饰演的知识分子马兰,也在核试验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

《横空出世》影评:中国版《奥本海默》,央视请播一百次
 

这部 1999 年的电影,对女性科学家给予了最大的尊重,全程让人无比舒适。

它没有花里胡哨的特效,没有后来抗日剧中的奇葩剧情,没有精致巧妙的剪辑,没有曲折的情节。

只是朴素的还原了那一段历史。

呕心沥血的科学家们,出生入死的子弟兵,就这么创造出了两弹一星的辉煌,这才是现代年轻人需要的爱国片。

我们能有今天,全靠他们一滴血,一滴汗,拼出来的。

在此,致敬那些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,奉献一生和所有的无名英雄们。

本文转载自电影杂志 ,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若侵权,请发送邮件至 poluoyingping@163.com 联系站长删除文章。